易武在普洱茶中的地位
在普洱茶界有這麼一句話“班章為王,易武為後”,這足以證明易武在普洱茶中的地位。
說到普洱茶,似乎大家說得是源自易武,但更早更大量應該在普洱,那是集散地,那裏也有很多老茶園也有很多老字型大小,易武的真正興旺在清朝中期偏晚之後,石屏漢人進入才開始。
說到鮮葉製作的傳統,我們可以看到一些資料。
例如製作無氧全發酵的酸茶,例如直接鮮葉處理後加調料冷拌,例如烤茶,例如製作竹筒茶,例如製作全炒制茶,例如蒸茶,例如切碎野生茶併發汗去臭青等等。
曬青茶各地縣誌和李拂一都說過有不規則(多次)發酵之工序,還有說邊銷茶潮水回軟再拉出去的,又有範和均說的壓制緊茶後冷發酵的。
類似工序在易武解放前甚至計劃經濟時代真真切切是存在的,茶樹最多只做一般修剪,採茶一般放老後不分嫩度一次掃,采完回家再分級別並且將嫩尖嫩葉掰下分兩個級別炒制。
嫩葉炒制鍋燒的比較辣(熱),以抖為主;老葉炒制時往往還要加入適量水份,悶抖結合以悶為主。炒完後熱揉,並放入簍中舂實蓋好捂上一夜二夜再曬再揉再曬,遇上雨水天時間會更長,不好的會酸餿甚至會發黴(白黃綠)。
一般做好茶後都拉到易武大街賣,解放前是茶莊和玉溪.宣威等地客商買走,解放後是供銷社與外貿點收購,解放前資料記載是好的價等兼金我想那是貢茶級別的了,計劃經濟時代三角錢一公斤,一家人春茶也就賣個七八十元左右。
上一篇:易武 易武普洱茶历年價格
下一篇:易武 易武普洱茶的前世今生
相關閱讀
熱門推薦
最新更新
精選排行
周排行|月排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