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香揚水柔
易武茶是标準的大葉種茶,具有湯色金黃,苦澀較輕,茶香高揚,茶湯甜潤,湯質柔雅,回甘較好,陳化較快等特點。其中最爲茶友所津津樂道的,對于易武茶的評價就是“班章爲王,易武爲後”,可以說普洱茶中滋味霸氣莫過于老班章,口感細膩柔和莫過于易武茶。如南茗佳人2016年易武春茶《無鋒》香氣馥郁、湯質細膩。“班章爲王,易武爲後”能夠被茶友廣泛接受,無疑是對易武茶的高揚香氣、柔和口感極大的認可。
2、滋味多,不單一
易武茶區内有落水洞、麻黑、刮風寨、薄荷塘、彎弓、曼撒等較爲有名的山頭。香揚水柔雖是易武茶的主要特點,但由于矮化和長于山林的特點,山野氣韻不同寨子的滋味又有所區别。
如落水洞的茶:味道苦澀略顯,鮮爽度高,水性細薄,活躍;茶香飄溢清透甘活,數泡後更有甜香,香氣微揚;喉韻顯,舌底生津。
麻黑的茶:易武茶香揚水柔,而麻黑茶更以陰柔見長,爲江内茶中之上品。湯糯、柔、清、雅,花果香。早春香氣極好,留杯時間長,湯色油光透亮,口感寬廣飽滿,柔中帶剛,綿密,細膩,韻緻精深,香氣高揚平衡中正厚重,葉底彈性好、厚實。
刮風寨的茶:細細品啜着,甜醇中含着天然濃郁的蜜香,柔滑細膩中藏着強勁卻内斂的茶氣,苦澀也含蓄着。喉韻綿延悠長,沁心入腹,使人有安穩、充實、舒順的滿足感。外行喝回甘,内行喝山韻。
薄荷塘的茶:幹茶墨綠長梗,條索肥厚,厚實。湯色濃豔金黃,入口醇潤,清冽欲醉,水路細膩,口感清新,香甜滑潤,湯感綿厚,内勁野性十足,苦澀味極微,帶有一絲絲薄荷之涼,是一款非常内斂、非常極端的易武茶。
彎弓的茶:茶湯色金黃璀璨,柔和,滋味粘稠飽滿,獨具魅力的原始森林芳香,回甘生津較好,回甘生津一直延續,喉韻綿延悠長。具有較強的持續性和穩定性。
3、産量高
易武茶區的面積是六大茶山中最大的,同時易武茶的産量也是六大茶山中最高的。高産量意味着能夠讓更多的茶友品飲到易武茶的滋味,對于茶友而言隻有真實的品飲,才能得出最真實的滋味,而非道聽途說,紙上談茶。
4、曆史地位高遠
易武茶商李開基的“安樂”号茶莊、車順來的“車順”号茶莊,因敬獻“易武正山七子餅茶”而于光緒二十年(1894年)獲禦賜“瑞貢天朝”匾額,李開基、車順來被光緒皇帝敕授“例貢進士”,其中李開基還被吏部敕命爲修職佐郎。因此,易武被譽爲“貢茶之鄉”
易武茶市興旺,吸引内地漢人大量遷入種植茶園、開設茶莊、開發商業、販運商品,以茶爲主的商業交往和商品運輸迅速發展。至光緒年間,易武茶區常住人口約10萬,有村寨63個,其中56個以種茶爲主。易武鎮成爲六大茶山的政治、經濟、文化和交通中心,茶莊、商号、店鋪林立,正式收購、加工、銷售茶葉的茶莊就有17家,如同昌号、同慶号、同興号、宋聘号、安樂号等茶莊年産茶二三十噸。
且民國八年(公元1919年),思茅、普洱城裏鼠疫、瘧疾漸發,茶商逐漸轉入易武,易武茶業更爲興旺,一度成爲名符其實的普洱茶貿易和集散中心。
易武茶香揚水柔,下屬茶山茶味豐富,加之産量高,曆史地位高,影響力深遠,這些因素使得易武茶備受茶友青睐,也奠定了易武茶在普洱茶界中舉足輕重的地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