雲南普洱茶分佈
雲南普洱茶分佈
從地圖上看,雲南西南的瀾滄江沿岸地區大體包括了今天的思茅、西雙版納和臨滄。順著瀾滄江的流向就能發現,在中國茶葉史上一些聲名顯赫的地名:鳳慶、順甯、景東、鎮沅、瀾滄、普洱、猛海以及古代普洱貢茶的生長地六大茶山,就分佈在北回歸線以南的瀾滄江兩側,這顯然不是一種偶然,而是大自然造化的結果,它表明雲南、尤其是雲南西南瀾滄江兩岸,是中國也是世界最為古老的天然茶鄉。
提到雲南茶葉,人們想到的是普洱茶。提起普洱茶,人們想到的則是“六大茶山”。這是因為六大茶山是孕育普洱茶的最初繈褓,並且在此後源源不斷提供最為優質的茶葉,幫助普洱茶以特殊的秉賦奠定了“名重於天下”的地位。其實,六大茶山與普洱茶那種難以分割的血肉關係,清人阮福的《普洱茶記》中就有記載。
雲南普洱茶分佈:《普洱茶記》普洱茶名遍天下。味最釅,京師尤重之。福來滇,稽之《雲南通志》,亦未得其詳,但雲產攸樂、革登、倚邦、莽枝、蠻磚、曼撒六茶山,而倚邦、蠻磚者味最勝。福考普洱府古為西南夷極邊地,歷代未經內附。檀萃《滇海虞衡志》雲:嘗疑普洱茶不知顯自何時。宋范成大言,南渡後於桂林之靜江以茶易西蕃之馬,是謂滇南無茶也。李石《續博物志》稱:茶出銀生諸山,采無時,雜椒薑烹而飲之。普洱古屬銀生府,西蕃之用普茶,已自唐時,宋人不知,尤于桂林以茶易馬,宜滇馬之不出也。李石亦南宋人。本朝順治十六年平雲南,那酋歸附,旋判伏誅,遍歷元江通判。以所屬普洱等處六大茶山,納地設普洱府,並設分防。思茅同知駐思茅,思茅離府治一百二十裡。
所謂普洱茶者,非普洱府界內所產,蓋產於府屬之思茅廳界也。廳素有茶山六處,曰倚邦、曰架布、曰、曰蠻磚、曰革登、曰易武,與《通志》所載之名互異。福又撿貢茶案冊,知每年進貢之茶,立于布政司庫銅息項下,動支銀一千兩,由思茅廳領去轉發採辦,並置辦收茶錫瓶緞匣木箱等費。其茶在思茅。本地收取新茶時,須以三四斤鮮茶,方能折成一斤幹茶。每年備貢者,五斤重團茶、三斤重團茶、一斤重團茶、四兩重團茶、一兩五錢重團茶,又瓶裝芽茶、蕊茶、匣盛茶膏,共八色,思茅同知領銀承辦。
《思茅志稿》雲:其治革登山有茶王樹,較眾茶樹高大,土人當採茶時,先具酒醴禮祭於此;又雲茶產六山,氣味隨土性而異,生於赤土或土中雜石者好,消食散寒解毒。於二月間采蕊極細而白,謂之毛尖,以作貢,貢後方許民間販賣。采而蒸之,揉為團餅。其葉之少放而猶嫩者,名芽茶;采於三四月者,名小滿茶;采於六七月者,名穀花茶;大而圓者,名緊團茶;小而圓者,名女兒茶,女兒茶為婦女所采,于雨前得之,即四兩重團茶也;其入商販之手,而外細內粗者,名改造茶;將揉時預擇其內之勁黃而不卷者,名金玉天;其固結而不改者,名疙瘩茶。味極厚難得,種茶之家,芟鋤備至,旁生草木,則味劣難售,或與他物同器,則染其氣而不堪飲矣。
阮福的《普洱茶記》,數百字的短文,四次提及“六大茶山”。細心的讀者也許已經發現,《普洱茶記》中,六大茶山的地名在不同的史志中,是不一樣的。清代學者趙學敏《本草綱目拾遺》以及《滇海虞衡志》和《雲南通志》中的六大茶山是一致的,分別為攸樂、革登、倚邦、莽枝、蠻磚、曼撒,這也是相當長的一個時期比較流行的說法;而在思茅廳採訪筆錄中,六大茶山成了倚邦、架布、、蠻磚、革登、易武;1962年出現在《雲南日報》上的六大茶山,卻是易武、景邁、猛海、南糯、布朗及攸樂。《普洱府形勢》中說六大茶山中的攸樂、莽枝、革登、蠻磚、倚邦等五山歸倚邦土司管轄,曼撒茶山歸易武土司管轄;而《思茅廳界圖》認為古“六大茶山全在瀾滄江東岸”。雲南普洱茶分佈猶如上面所講述的。
上一篇:普洱茶產地及其由來是什麼呢?
下一篇:普洱茶的主要產地是哪裡?
相關閱讀
熱門推薦
最新更新
精選排行
周排行|月排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