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國佛教與茶文化的關係
中國佛教與茶文化的關係
中國茶文化總的思想趨向是熱愛人生和和樂感的,而佛教精神強調的是苦寂。佛教作為外來文化,自漢代傳入中國。當時被宮廷、貴族用來祈福、祈壽、求多子多孫或保國家安寧。
佛人飲茶最早是在晉朝。南北朝事,佛教被統治者用來麻醉老百姓。作為統治術,此後歷代皇朝都樂於利用,佛教因此發展,並出現不同學派體系。佛教禪宗主張圓通,能與其它傳統文化相協調,從而使唐朝茶文化得以迅猛發展,並使飲茶之風在全國流行至今。
佛教在茶中溶進“清靜”思想,茶人希望通過飲茶把自己與山水、自然融為一體,在飲茶中美好的韻律、精神開釋。在茶中得到精神寄託也是一種“悟”,說飲茶可得道,茶中有道,佛與茶便連結起來。中國“茶道”二字首先由禪僧提出,這便把飲茶從技藝提高到精神的高度。
唐宋佛寺常興辦大型茶宴。茶宴上,要談佛經與茶道,並賦詩,把佛教清規、飲茶談經與佛學哲理、人生觀念都融為一體,開闢了茶文化的新途徑。在民間茶禮方面,朝廷茶儀難以效仿,禪院茶禮容易為一般老百姓接受,因此佛教的影響較大。
韓國佛教與茶文化的關係
高麗以佛教為國教,佛教氣氛隆盛,禪宗中興,禪風大化。中國禪宗茶禮傳入高麗成為高麗佛教茶禮的主流。中國唐代懷海禪師制訂的《百丈清規》,宋代的《禪苑清規》、元代的《敕修百丈清規》和《禪林備用清規》等傳到高麗,高麗的僧人遂效仿中 國禪門清規中的茶禮,建立韓國的佛教茶禮。如流傳至今的“八正禪茶禮”,它以茶禮為中心,以茶藝為輔助形式。表演者席地而坐,講究方位與朝向。表演者各有名號,大 都以“茗”為首,諸如茗軒、茗然、茗舜、茗慧、茗品,檟如等,分左茗主、右香主和左茗助、右香助等,各就各位。 與新羅時期的明顯區別不僅以茶供佛,而且僧侶們要將茶禮用於自己的修行。真覺 國師便欲瞭解中國趙州禪茶的飲茶情況,以參悟“吃茶去”之旨;涵虛和尚在祭文中寫 道: “—杯茶出自—片心,一片心即在一杯茶。”
上一篇:儒家、道家思想與茶文化的關係
下一篇:茶字演變和形成
相關閱讀
熱門推薦
最新更新
精選排行
周排行|月排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