易武——老茶号之鄉
說起易武普洱茶,不得不提那些散落在古鎮裏的老字号茶莊,普洱茶的發展曾經經曆過曆史的斷代,直到上世紀90年代初,一些台灣和香港人無意中發現了一批保存了數十年的陳化普洱茶,才使得普洱茶重新撩開了其神秘的面紗,而人們也根據那些普洱茶的外包裝知道了易武,通過多方考證,易武的老字号再次爲世人所知。著名的老字号有同興号、同慶号、乾利真、車順号、安樂号、同昌号、福元昌等20多家茶莊。
有記載說,易武在漫長的歲月裏,有兩個時期發展較快、成就較大:一是從雍正二年至乾隆六十年約70多年間,是易武茶山最強盛時期,形成了“山山有茶園,處處有人家”的格局,年産茶最高達七萬擔;二是從道光二十五年至民國二十六年約90多年間,是易武茶業最興旺的時期,一度成爲普洱茶交易和集散中心,商賈雲集,馬幫塞途,正規茶莊30多家,其中“同慶”号、“同興”号等10餘家大茶号在香港、泰國、馬來西亞、越南等國開設商号,“易武正山”七子餅茶名振海内外,被譽爲可以喝的“古董”,價值高于黃金。
易武是普洱貢茶之鄉。《普洱府志》記載:清乾隆九年(公元1744年),普洱茶被宮廷正式列入《貢茶案冊》。貢茶初期采自六大茶山,漸以易武山爲主。清雍正年間,清政府實行“茶引”制,放寬茶葉專賣并把易武定爲貢茶采辦地,易武因此成了茶人眼裏的“朝聖地”。
上一篇:純料普洱茶和古樹茶的發展曆程
下一篇:邦葳古茶樹的起源
相關閱讀